【区县动态】休宁县溪口镇“和”动力解百家事
在休宁县溪口镇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握手言和”这四个字被当地百姓频繁提及。它早已超越了普通成语的范畴,演化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成为促进乡邻和谐、维系乡村稳定的重要纽带。这套工作法深深植根于溪口镇的文化沃土与乡土人情之中,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不断生长,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更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皖南山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注脚,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极具特色的溪口方案。
“握手言和”工作法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其根脉深深扎在溪口这片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地上。作为休宁县状元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溪口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涌现出56位文武进士,这些先贤的故事与精神,孕育了当地“敦亲睦邻”“和谐致美”的独特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代代相传,融入了溪口人的血脉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溪口镇面临着镇域面积广阔、人口数量较多以及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治理挑战,传统的矛盾化解方式逐渐难以适应新的治理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溪口镇党委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嘉庆年间状元吴信中、“六部尚书”汪由敦等历史名人的和谐理念与处世智慧,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与当地深厚的状元文化相融合。
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溪口镇党委首创性地将“握手”这一富有温度的肢体语言纳入调解的核心流程,创造性地提出了“握手言和”调解法,让抽象的和谐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践动作,让矛盾双方在一次真诚的握手中化解隔阂、达成共识。
溪口镇的“握手言和”调解法,始终立足“小创意、微改造、精提升”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立体化的调解机制,让矛盾化解有阵地、有路径、有保障。在阵地建设方面,该镇精心打造了“一心(综治中心)一所(司法所)一厅(警民议事厅)一室(作退一步想调解室)”的阵地群。每个阵地都巧妙融入“和”文化元素,从环境布置到功能设置,都传递着“以和为贵”的理念,让群众在走进这些场所时,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和谐氛围。
在调解层级上,溪口镇推行三级联动机制,即村民小组的“地头调解”、村委会的“茶桌调解”以及镇级的“圆桌调解”。村民小组的“地头调解”,顾名思义,就是调解员走进田间地头,在矛盾发生的第一现场及时介入,将许多琐事化解在萌芽状态;村委会的“茶桌调解”则更具乡土气息,泡上一壶当地的清茶,让矛盾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敞开心扉,往往能让小事在村一级得到妥善解决;而镇级的“圆桌调解”则针对更为复杂的矛盾,通过平等对话、多方协商,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三级联动机制,有力地实现了“琐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的治理目标。
在专业化解能力的提升上,溪口镇构建了“1+4+N”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其中,“1个中心”即综治中心,作为矛盾化解的主体,统筹协调各项工作;“4支专业队伍”包括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信访部门,为矛盾化解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指导;“N个部门”则涵盖了镇域内的其他相关单位,根据矛盾类型的不同,随时参与到调解工作中。这种多元参与的体系,全面提升了一站式服务的水平,让群众在化解矛盾时少跑路、好办事。
“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实现了从“治本”到“治心”的良好转变。仅2024年一年,溪口镇就通过这套工作法累计化解各类纠纷82件,化解成功率达到了100%。这些纠纷涵盖了茶园权属争议、邻里界址纠纷、光纤安装矛盾等诸多民生热点问题,每一起纠纷的成功化解,都意味着一份和谐的回归。
比如,电信公司在江潭村进行光纤箱安装时,部分村民因担心影响生活环境而产生抵触情绪,双方僵持不下。通过“握手言和”调解法的介入,调解员组织双方充分沟通,平衡各方利益,最终达成了令双方都满意的协议,双方代表握手言和,光纤安装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目前,溪口镇正以“和立方”为统领,结合全镇13个村的各自特色,打造“一村一品”的调解品牌矩阵。这不仅让“握手言和”的治理品牌深入人心,更推动着“和”品牌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了治理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像祖源村、冰潭村围绕当地特色的茶产业,推出了“茶香和煦”生态茶旅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杭溪村则依托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推出了“十里和风”农耕研学项目,让“和”文化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的意义,早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矛盾纠纷化解本身,它正深刻地重塑着溪口镇的社会生态与发展格局。这套工作法成功地将当地深厚的“状元文化”基因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内核、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做到了“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为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生动教材。
在“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的实践过程中,“和”字已然成为溪口镇最靓丽的名片和最核心的软实力。随着这套工作法的不断成熟和成功推广,溪口镇以此为样本,立足各个村不同的历史文脉、产业特色、人口结构等差异化资源,将“握手言和”主品牌理念与各村的实际情况深度结合,形成了“共性传承+个性创新”的特色治理体系,让和谐理念在溪口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土壤。
一次握手,便能冰释前嫌;万家和美,方能源远流长。“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在休宁县溪口镇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热土上,正从一项创新的治理机制,逐渐成长为引领乡风文明、支撑乡村善治的核心力量。而“溪口和立方”项目的推进,更在推动着这套工作法不断深化拓展,向着治理品牌化、价值化、全域化的方向稳步迈进,为溪口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和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