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休宁县溪口镇:“握手”释前嫌 “言和”话平安
在休宁县溪口镇,“握手言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成语,更是一套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乡邻和谐的成功工作法。它源自深厚的文化底蕴,扎根于乡土人情,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皖南山区的生动注脚。
“握手言和”并非凭空而生,其深厚的根脉深扎于溪口这片文化沃土。溪口镇作为休宁县状元文化重要发源地,史上涌现56位文武进士,孕育了“敦亲睦邻”“和谐致美”的文化基因。面对当地镇域面积广、人口多及工业发展带来的治理挑战,溪口镇党委深入挖掘嘉庆年间状元吴信中、“六部尚书”汪由敦等历史名人的和谐理念,创新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状元文化,首创性地将“握手”这一肢体语言纳入调解流程,创造性地提出了“握手言和”调解法。
从“多元”到“立体”的调解机制
溪口镇“握手言和”调解法,立足“小创意、微改造、精提升”发展思路,采用立体化调解机制,构建“一心(综治中心)一所(司法所)一厅(警民议事厅)一室(作退一步想调解室)”阵地群,融入“和”文化元素;通过三级联动,即村民小组“地头调解”、村委会“茶桌调解”、镇级“圆桌调解”,实现“琐事不出组、小事不出村”。
在专业化解能力上,溪口镇构建“1+4+N”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建立以“1个中心”(综治中心)为主体,“4支专业队伍”(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信访)为支撑,其他“N个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
从“治本”到“治心”的喜人硕果
“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自实施以来,其成绩喜人,2024年累计化解纠纷82件,成功率100%,涵盖茶园权属、邻里界址、光纤安装等民生热点。如电信公司与江潭村村民就安转光纤箱问题达成协议,握手言和;碜溪村许坞组两户村民就邻里道路纠纷达成协议并握手言和……
△电信公司与江潭村村民就安转光纤箱问题达成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长丰村在“传哥”调解室协助下成功调解界址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联合成功解决邻里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目前溪口镇正以“和立方”为统领,结合13个村特色打造“一村一品”调解品牌矩阵,不仅治理品牌深入人心,还推动“和”品牌向经济价值转化。如祖源村、冰潭村围绕茶产业推出‘茶香和煦’生态茶旅环线,杭溪村推出‘十里和风’农耕研学等。
从“治稳”到“致远”的调解样本
“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矛盾纠纷化解,它深刻重塑着溪口的社会生态与发展格局。它成功将“状元文化”基因与“枫桥经验”精神、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提供了生动教材。
一次握手,冰释前嫌;万家和美,源远流长。
“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在休宁县溪口镇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热土上,正从一项创新机制茁壮成长为引领乡风文明、支撑乡村善治的核心力量。“溪口和立方”项目,正推动着这套工作法继续深化拓展,向治理品牌化、价值化、全域化迈进。